萨勒姆的女巫

朋友邀请,去北影看了场话剧—-萨勒姆的女巫—-原本对话剧并不了解,最开始了解话剧也才是从《夏洛特烦恼》主演开心麻花,而对于话剧的概念只停留在了电影电视剧的创作中。话剧的表演确实于电影电视剧作品不同,我要刷新一下我的世界观。原来我错过了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,而我却不知道。

剧本介绍

原剧本为,亚瑟 米勒 1953年剧本,四幕剧。该剧于1953年1月22日于百老汇的贝克剧院首次演出。之后成为了话剧经典。

小说原标题为 坩埚 “Crucible”,金属容器,可以将金属或者其他物质放入其中高温加热。剧中每个角色隐喻某种金属,接受着周围环境高温的考验。那些拥有超越死亡的道德人物,例如 约翰 普罗克托 和 瑞贝卡 寓指拒绝融化的物质。

角色

帕里斯 牧师

艾比 帕里斯侄女

蒂图巴 Tituba

约翰 普罗克托 John Proctor 率直正直的农场主,剧本的绝对男主

伊丽莎白 普罗克托 John妻子

黑尔 牧师

托马斯帕特南 想要占领别人的土地

安 帕特南 托马斯的妻子,怀孕8次,流产7次

感想

几个想留住的画面:

  • 开场时全员亮相的时候,开场时虽然有一些恐怖,但开场幽灵似得全员亮相震慑住了我。

  • 第二幕家中的对白,虽平淡,故事也很悲伤,但画面却很美好。

  • 第四幕开场伊丽莎白从台阶上出场,画面太美了。

  • 约翰和伊丽莎白的告别戏,将矛盾与个人命运推向高潮,命运的选择只在一瞬间。

很可惜的是这些画面并没有全部留下成为影像,观看的时候,我更愿意融入剧情而不愿意跳脱出来拿起相机。最后只从朋友那边盗来一些影像,不过我个人更加愿意将这些画面留在脑海。

全体亮相

伊丽莎白出场

伊丽莎白和约翰告别

剧情

在第一幕,最开始以为 帕里斯牧师 是非常正直的人物形象,而到后面几幕中形象大转变,从收受房契,到金子做的烛台,人物形象一落万丈。而同样人物形象转变的还有黑尔牧师,本来善良正直的牧师,到后来只能堕落颓废到劝说人们认罪。同样帕特南无理指控别人想要强行占他人领土地等等。人物形象的转变和刻画推动着剧情的发展。

而从第二幕开始约翰和伊丽莎白的戏开始,我才渐渐的进入剧情的设定,或者说,到第二幕的时候所有的背景故事,背景人物都才有所交代,故事才得以铺展开来。而第二幕过后剧情渐渐走向高潮,第三幕的审判,引入法官,将矛盾凸显,再到第四幕约翰伊丽莎白以及观众感到深深的绝望,将故事推向结局。

剧情中,几乎每个人的形象都刻画的比较生动。反派为各自的私心陷害别人,受到奴隶遭遇的女孩们的反抗,帕特南为夺取地产而进行的无理指控,而身为牧师的帕里斯为个人的私欲利用人们对上帝的信仰收敛钱财。(这里让我想到了那部印度电影《我个神啊》)而正面的角色,约翰虽然诚实正直,却也背叛了妻子,犯有奸淫罪,在为人上略有瑕疵,一直理性的黑尔牧师也在最后一幕变成了说服别人认罪的绝望者,而 伊丽莎白 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,无奈得在法庭上作出了谎言。人人都在萨勒姆这样的炼狱中遭受折磨。

在真正的压抑和悲伤中让剧情达到高潮,然后结束整个舞台,才是真正好的剧本。

表演

对于表演真是,没办法说,就像之前一位同学和我说的一样,无论是电影还是话剧等等的剧情和表演中,在第一遍观看的时候总是让人无法集中到演员的表演上。我在看话剧的时候,第一二幕基本将注意力放到了剧情上,记忆剧情中人物的名字和相貌,整理故事中发生主角的关系,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。直到第二幕过后才渐渐的融入到故事的本身。哎,真应该在事前就做一下功课的,不然观看太累太累。当然没有做事前功课也带来另外的好处,也就是剧情发展无法预料到,只有真正到黑幕降下才能知道最后的结局。有的时候心中会设定一个剧情,就像最后我会希望那些女孩会为自己的说谎和无理指控而受到惩罚,而约翰和伊丽莎白会被判为无罪,而这其实都是无力的空想,如果剧作真的做了此结局那就落入了俗套。

关于表演,第一幕中的帕里斯牧师和艾比的表演,后几幕中约翰和妻子的表演都让我印象深刻。其实个人最初的时候最喜欢帕里斯牧师的表演,但是在后来剧情的推进中帕里斯牧师渐渐地走向反面,对角色的厌恶消弱了帕里斯的表演。自第二幕起就喜欢上了约翰和伊丽莎白,就个人偏好来说,其实更加喜欢伊丽莎白平铺的对白,没有约翰激动时口喷唾沫,也没有艾比陷害别人时的高声呐喊,伊丽莎白的表演最能让我感受到自然。虽然伊丽莎白在剧中不是唯一女主,剧情扮演上分量适中,但是其诚实正直的基督徒形象让人无法忘却。

或许我们在评价一个角色表演的时候经常带入角色形象,观众永远只会喜欢剧中的正面角色,从而忽略反派角色,而事实上此剧的艾比和蒂图巴 这两个反面的角色表演同样精彩,hen 同样在第三幕出现的审判长,出现再对立面,而我却无法喜欢上他,或许是因为对长官的天然敌意,亦或许是对审判长审判的公平性的质疑,总之无法让我公正地去评价他的形象。

参考